图源:网络

中药企业今年的日子不太好过。截至10月30日,十余家中药企业已公布2024年三季报,大部分都不太好看。

片仔癀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仅增长11%;同仁堂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营收138.2亿元,微增0.72%,净利润则减少2.92%,为13.5亿元。

其他中药企业也不够理想。白云山、步长制药、健民集团、广誉远、太极集团等多家中药龙头企业第三季度净利润普遍出现较大的下降,比去年第三季度分别下降了38%、54%、50%、71%、74%,其中葵花药业的业绩最不理想,单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暴跌近100%,第三季度只赚了74.23万元。

中药在国内医药市场里一向活得很滋润,化药面临集采大刀的时候,中成药凭借品牌实力在院外市场仍有很大的影响力。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几年里,感冒类中成药更是有着一段相当蓬勃的销售增长。所以,今年三季度中药龙头企业业绩集体爆雷绝不寻常。

成本难控、产品难卖

三季度中药企业业绩突然下降,部分原因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在2023年年报中,健民集团就指出医药工业板块正面临着下行压力,中药材涨价使得部分中成药产品营收上升但利润却出现下滑。片仔癀、同仁堂等多家企业都因为中药材的价格而提了产品价格。去年以来,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港版涨幅超20%,片仔癀也将锭剂的市场零售价上涨29%,达到760元一粒。

涨价之后的结果却是,今年各个品牌中药的销售明显不如以往。

片仔癀锭剂的二手市场回收价格已经出现了“倒挂”,片仔癀今年单季度营收已增幅已不到10%。老牌品牌中药纷纷跌落神坛。

几家儿童中成药企业的业绩下滑也十分突出。今年前三季度,葵花药业营业总收入29.67亿元,同比下降29.95%;扣非净利润4.6亿元,同比下降42.05%。葵花药业虽然没有披露具体的销售数据,但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6%,今年葵花药业在产品出厂定价或成本控制很可能都面临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来葵花药业的存货却一路走高,达到9.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从去年同期的109.6天增加至171.8天,葵花药业产品销售不畅,库存压力加重的压力恐怕不小。

同样面临销售压力的还有健民集团,龙牡壮骨颗粒是其家喻户晓的品牌。根据官网披露,龙牡壮骨颗粒上市30多年来,共累计销售300亿袋。健民集团自己则是连年的营收、净利业绩双增长。然而今年上半年,健民集团医药工业板块收入少见地下滑了19.4%,仅达到9.06亿元。

中成药院内外市场增长分化

对于今年中成药企业而言,面临的一大不确定性还来自于零售市场的变动。

零售药店是品牌中成药销售的主战场。但今年医保监管环境突然变化,各地许多零售药店选择撤出医保资格,最后都不可避免地会对中成药企业的销售造成影响。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零售药店中成药市场规模832.58亿元,整体同比减少3.2%。

院内市场反倒成了今年表现更稳定的一端。康恩贝在投资者调研中表示,今年上半年,药品制剂在实体药店的销售收入为8.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原因主要是肠炎宁、金笛等下降的影响。药品制剂院内市场上半年实现营收12.1亿元,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今年三季度里,重点在院端的佐力药业表现就明显好一些。乌灵胶囊主要以院内销售为主,得益于集采中选放量,乌灵胶囊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30.24%和22.67%,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分别达到20.45亿元和4.21亿元,同比增长40%和47%。

不过,院内渠道最容易受到集采的影响。10月25日,国家医保局已经发布了新一批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大批院内中成药再度面临降价的风险。

院内集采和院外零售渠道正在快速联动,今年医保部门大力推进集采药“三进”,药店基本都要接受廉价的集采品种。不进集采的中成药想卖高价,必须和集采药比一比受欢迎程度。

另外,即使不在集采名单里的药,主管部门也有别的手段砍价,例如今年才开始推出的“价格约谈”。今年5月,步长制药公告称,根据国家医保局相关文件精神,对脑心通胶囊挂网价格进行调整,最大降幅近20%。

一般来说,前三季度的表现基本都为整年的业绩定了调。从以往单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第四季度的业绩往往不会太过突出。中药企业今年年内很难再有翻盘的可能。